性的意义
广义上,性的意义 “至少可概括为以下七种:繁衍后代;为了表达感情;为了肉体快乐;延年益寿;维持生计;建立或维持某种人际关系;表示权力关系。”而狭义的“性”则体现了较浓厚的社会定义色彩,很大程度上符合了“性”的传统含义:发生在男女之间的、以性交这种以身体为依托的身体碰触形式为代表的行为的实践。学者黄盈盈进一步将女性之“性”概括为一种典型地存在于性别关系之中,不同程度地融合了感情色彩的、以身体敏感部位的触碰为中心而扩散开来的差序格局。这种差序格局以“女性与自己相爱的男性在一起发生的插入式性交”为中心,其波纹随着身体接触的亲密性减弱与独自性增加而向外推展,以“依偎、拉手”、“阅读或观看相关资料”、“欣赏裸体”作为外围边界。总之,黄盈盈在其2005年的定性研究中认为,中国城市年轻女性表现为性认知层面上的“开放”与性实践层面上的“保守”。这与李银河在1999年《性的问题》中所提出的“女性主体对自身性欲望是压抑的” 论断相比,体现出很大的时代进步性。因为,在上个世纪末,李银河的访谈对象(女性)都倾向于对自身性欲望的压抑,表现为:其一,在性关系中绝对不愿表现出主动性,对男性采取服从的态度,只关注男性的愉悦,不关注自己的愉悦;其二,对性活动本身进行自我压抑,包括对性欲望、性唤起及性快感的压抑;第三,性欲低下。
就时代的进步性而言,如果说黄盈盈的研究对象们还只是在认知层面的“开放”,或者说在性解放的路上只是迈出了一小步,那么裴谕新的被访者们所言所行就会令道学家们“刮目相看”。或许是由于时代更迭的加速据笔者粗略推算,黄盈盈、裴谕新的访谈时间至多相距4年。,或者是地域的差异根据黄盈盈、裴谕新的专著,其研究样本城市分别为北京和上海,二者在中国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。,故在裴谕新看来,这些年轻女性非但不为道德所负累,反而总是以生动有趣的讲述来面对,无论是谈起自己的还是别人的性故事。甚至有些女性还会发帖子、写博客,更大范围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性感触与性活动。“她们不太顾及开放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,只希望得到的是目前、眼下、及时的认同,从这种认同里她们找到为自己辩护的新素材,或者新技巧、新资源,足以让她们应对这个复杂的世界。”当然,若将上述都视为中国方兴未艾的性革命的话,那么,中国的性革命的落脚点在于改变个人的性观念和性行为方式,而非像西方社会那样争取诸如同性恋等边缘群体的性存在。
文/李芬
《中国性科学》
评论专区
必填
选填
选填
◎已有0人评论